leyu乐鱼
leyu乐鱼:德芯科技IPO:2024年12月收入占比高得离谱监管层怀疑存在延迟或提前验收
来源:leyu乐鱼    发布时间:2025-11-26 15:38:42
leyu乐鱼官方入口:

  专业级音视频信号处理设备是针对非家用专业化需求,对音视频信号采用数字信号及模拟信号处理的技术,大范围的应用于广播电视、网络视听、应急通信、专业视听等多个国民经济领域,成为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提升信息传输及呈现质量的重要手段。

  成都德芯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芯科技”)即从事专业级音视频信号处理软硬件一体设备与系统集成的研发、制造及销售,主要使用在于国内各级广电部门、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等相关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因此受国家产业政策和财政预算等影响较大。

  2024年6月28日德芯科技北交所上市申请获得了受理,2025年10月完成第二轮审核问询后,近期北交所又向其下发了第三轮审核问询函。

  最新财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德芯科技申报IPO后业绩连续下滑,2024年和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降34.19%、18.00%,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37.73%、40.30%。并且2025上半年业务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此前占主要经营业务收入7-9成的数字电视和应急广播业务下降到35.39%,2024年才实现规模化销售的微波能量应用业务,收入占比直接攀升到29.23%。

  第二轮审核问询中,北交所着重关注业绩下滑风险、收入确认准确性等问题,然而公司回复并未获得监管认可,以至于在第三轮审核问询函中,要求其重新回答有关收入确认时点的问题还有是不是存在延迟或提前验收的质疑。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和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变动-34.19%、-37.73%,相较2023年分别为22.83%、25.93%的增长率,德芯科技申报IPO当年(2024年)即发生较大幅度的业绩滑坡,而这一下滑趋势预期在2025年持续恶化。据审核问询回复文件披露,公司预计2025年全年营业收入区间约为2.28亿元~2.55亿元,较2024年再度下降。

  德芯科技产品主要应用于专业级音视频信号的处理,按具体应用领域分为数字电视、应急广播、专业视听、微波能量应用产品。

  对于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下降18.00%、40.30%,德芯科技表示主要原因是数字电视及应急广播业务收入下滑(上图)。其声称一方面是评估回款风险主动战略收缩,同时受下游客户资金到位情况、款项支付结算变化、投资建设节奏变化等因素影响,公司验收项目及订单数量减少;另一方面是对微波能量应用业务加大人力、物力等资源投入,导致原有业务资源投入有所减少。

  这番说辞听起来,似乎业绩下滑是德芯科技为了规避风险及发展其他业务主动为之的结果,然而事实上,2024年以来,各地方广电部门、机构等因资金紧张,减少或减缓了对数字电视系统更新升级、补点建设方面的实际资金投入,造成公司这两项业务订单大幅削减。

  2022年至2025上半年,德芯科技数字电视业务收入分别为1.21亿元、2.24亿元、7578.41万元、1325.67万元。据最新资料,截至8月末,该业务在手订单金额较去年同期下降61.47%,显然已经后继乏力。

  而德芯科技寄予厚望的微波能量应用业务,2024年才实现规模化销售,2024年和2025上半年销售收入分别为2081.62万元、2582.48万元,2024年末和2025年6月末应收账款分别为790.36万元、1454.93万元。不仅销售规模较小,短期内难以顶替数字电视业务成为公司营收支柱,收入质量也不佳。

  2024年和2025上半年,德芯科技微波能量应用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1.74%、55.50%,主要包括固态功率源、低电平射频前端、射频电源,三个系列产品。对比来看,2025上半年,同行业可比公司英杰电气功率控制电源装置及系统的毛利率为28.09%,电源模块及系统的毛利率为55.70%。

  德芯科技三个系列产品的毛利率及变动情况是怎样?作为2024年才形成规模化销售的业务,毛利率就达到50%以上,是否真实、合理?

  由于第三轮问询回复文件还未挂网,其如何回答监管疑问暂不得而知。不过,北交所最担忧的还是公司业绩进一步下滑风险,在前后三轮问询函中反复重点提及。

  数字电视是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重要内容,应急广播是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芯科技相关产品即主要应用于国内各级广电部门、宣传部、融媒体中心、广播电视台等广电相关政府部门与事业单位,2022年至2025上半年,这两块业务收入占其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分别为84.97%、86.38%、70.16%、35.39%。

  虽然微波能量应用产品在科研、医疗、工业、先进能源等领域均拥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行业及客户对德芯科技来说都比较陌生,与前述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几乎不存在重合。

  递交上市申请当年就发生业绩下滑,次年更是业务结构发生重大调整,德芯科技IPO之路注定较为崎岖。

  2024年12月收入占比高达31.07%,收入确认时点遭质疑被要求重新作答

  基于销售收入真实性在IPO审核中的重要程度,以及申报当年业绩即变脸、收入构成波动较大、集成式销售收入占比较高等情况,德芯科技的收入确认问题受到持续关注,被北交所从首轮审核一直追问到第三轮。

  德芯科技主营业务相关产品属于电子信息产品,按产品交付形式分类主要包括软硬件一体设备、系统集成项目。

  2022年至2025上半年,德芯科技实际验收时点与合同约定的验收时点存在差异的收入金额分别为1174.86万元、1007.05万元、3598.87万元、1133.21万元,2024年显著较高。其中,两时点不处于同一会计期间(例如合同约定2025年验收,实际验收却是2024年12月)的收入金额分别为1133.88万元、1007.05万元、1846.95万元、1050.61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3.39%、2.45%、6.84% 、11.89%(下图)。

  2024年,实际验收时点与合同约定的验收时点不处于同一会计期间的收入金额高达1846.95万元,与公司2024年12月收入占比异常飙升的情况相结合,似乎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风险逻辑链。

  2024年12月,德芯科技确认收入金额为8394.38万元、占全年31.07%,远超上一年同期收入1968.32万元、占比4.79%(下图)。

  2024年12月收入较2023年12月高出6426.06万元,收入占比更是相差26.28个百分点,结合2024年实际验收时点与合同约定验收时点存在差异的金额较高,令监管层有充分的理由质疑,公司可能存在延迟或提前验收的情形。

  对此,北交所在二轮审核问询函中,一再就相关问题发问,要求德芯科技详细披露差异具体金额、占比,确认收入的具体业务类型、客户构成、对应产品明细以及相关项目合同中的所有关键节点的具体日期。

  其实,监管核查意图十分明确,旨在验证2024年临近期末集中确认的大额收入,相关合同义务是否在当期已实质履行完毕、验收流程是否真实合规,从而判断是不是真的存在人为调节的痕迹。

  尤其是,监管更近一步质询德芯科技未保留签收/验收凭证的销售金额及占比,这涉及收入真实性的最根本证据链条(下图)。

  然而,德芯科技的回复不仅没有打消监管的疑虑,反而令北交所进一步关注和质疑公司集成商出售的收益真实性,以及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以至于,在第三轮审核问询函中,措辞严厉的要求德芯科技重新回答第二轮问询问题3(1),并说明部分项目实际验收时间及收入确认时间为合同约定的初验时点、部分项目为合同约定的终验时点的原因,收入确认的合规性(下图)。

  二轮问询回复中,德芯科技对于临近期末大额发货、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形坚决否认,表示其对于实施的主要项目均按照实际验收时点严格确认收入,不存在差异。受项目规模、客户需求、客户付款进度、客户验收进度等因素影响,公司实施的部分主要项目实施周期较长,导致最终验收时点与合同约定的验收时点差异较大,但均具有合理原因,不存在推迟或提前验收的情形。而且,公司采取视同验收确认收入后,后续未再取得客户出具的验收凭证。

  上述较为模糊且缺乏合理证据支持的解释,显然难以令交易所审核人员信服,一系列回复不仅未能有效化解监管的疑虑,反而因牵强的解释和关键凭证的缺失,加深了交易所对公司收入真实性的怀疑。

  面对北交所重申二轮问询时相关提问和有关验收时点差异的质询,若是德芯科技无法提供新的有力证据和解释来支撑其出售的收益真实性和收入确认时点的合规性,公司IPO进程将面临实质性障碍。